查看原文
其他

吕山川: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怎么可能画出异想天开的作品?

有初文化 有初记 2021-09-26



在他者眼中,艺术家的生活总会带有一些神秘色彩。当我们以为艺术家在另类的消磨着时光,他们却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与创作的关联。


📽

吕山川,闽南人。他总说自己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偏爱激烈的、刺激的、带有紧张感的运动,骑行、骑马、拳击……或许,来自海洋文化的人更加的视死如归。对吕山川而言,运动带给他的体验,似乎与他面对一张画布时所需要的状态与情绪相似。也许这刚好印证了那句话:“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与自身的天赋秉性相关。” 



 

吕山川

 

1969  出生于福建泉州

1992  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7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九届研修班

2005    获中德文化交流奖学金赴德学习交流 


个展


2005   “修复的言说”――吕山川个展,德国,莱法洲

2007   “事件2007”吕山川作品展,时态空间

2008   “事件2008-与中国同在”,今日美术馆

2011    “现场”――吕山川作品展,空间站

2013   “作为景观的社会风景”,白盒子艺术馆

2015   “未知的状态”,白盒子艺术馆

2016   “景观”,李安姿当代空间,香港

2016   “山川”吕山川作品展,宜美术馆,福州

2017    “江山如此多娇——吕山川个展”,李安姿当代空间 ,香港


部分群展

 

2010   “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华盛顿           

           “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上海

2011    “调节器”第二届今日文献展,北京

2012    “在当代”――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北京      

           “表象的歧途”――唐人画廊,北京

2013    “第九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伦理作为艺术的DNA”,意大利

2014    “命名物的方式”,上海Mao Space

2015    “CHINA 8”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

2016    “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百家湖美术馆

2017    “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二十周年艺术展,香港

            “ 地标——测绘中国当代艺术”,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


走进吕山川的工作室,吸引我们的除了那些厚重的作品外,还有停靠在他作品前那两辆曾伴他同行的摩托车。最近,他刚从西藏回来。他很乐于和我们分享他旅途的故事和刺激的经历……


视频截帧


骑行去西藏,也许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它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可能艺术家都不太喜欢做计划,吕山川在这件事上也没有任何计划,他只是喜欢骑行带来的紧张感与刺激感。他觉得这种紧张感有时候也是创作时所需要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瞬间的情绪都是饱满的,你需要全神贯注的面对着你的画布。”


骑行的人很清楚,由于自身的身体条件不同,每个人所能承受的时速都不一样。如果超过了承受的范围就会很危险。绘画也是如此。艺术家想要掌控画面慢慢变成了个人经验里的习惯,就好像我们都已经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场域做到力所能及一样。而吕山川总是想打破这种既定的习惯、破坏以往的经验,让画面呈现一种“失控”的状态。  

    

    “艺术不是立竿见影的,不是说我今天砌一堵墙,

砌完,这堵墙就起来了。

艺术家每天都在砌墙,但是这个墙是不存在的。”

——吕山川


 《拉萨》布面油画  180x140cm 2012


《布达拉宫》布面油画  180x140cm 2012




吕山川的很多画作是对新闻图片的“再造”。早些年,人们还没有习惯在网络上浏览新闻。新闻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全来自于一张张黑白报纸。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在报纸上面去求证事件的“真相”。虽然新闻的图片来自于现实,却是媒体传递给民众的“二手”现实。记者的现场是事件本身,而吕山川的现场则是报纸上的照片。新闻照片重要的是时效与记录。在这个时期,吕山川每天阅读至少十份报纸,在这些报纸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他与所谓的“事实”保持着距离,用绘画的方式重新“再现”一个现场,将观众带入自己的“现场”里。


 《消失的绘画》布面油画  300x250cm 2010


其实“事件”和绘画一样,都会随着时间不断的更新、交替、遗忘。“艺术的进步就是要不断的推翻,但这并不是完全的推翻,而是有一种传承的精神在里面。” 2010年的“上海国际双年展”,吕山川将这种绘画的现场感和新闻的覆盖性用带有行为性的绘画方式展现出来。他在同一张画布上每隔一个月画一张新的“报纸”,就如同新的事件覆盖旧的事件一样。      

 《夜景》布面油画  200x160cm 2013


 《世界广场-麦加》布面油画  500x300cm 2012


“新闻、宣传、娱乐、广告等制造了大量的非本真的需求,

我们在景观的引导下进入了一种新的异化状态。”

——居伊·德波

 

 “广场”系列的开始,让人们在吕山川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他将景观——“社会风景”作为人们想象的景象,创作了一系列与现实似乎相隔的图景。他希望在若干年以后,人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事件、争端或是警示,而是一张油画,凝固了整个时代的记忆。    




吕山川的画并不属于“漂亮”那一类。他不喜欢那些看似甜美的东西,或许那样的美更符合当下人们审美的需要,但这个时代更需要对美有不同的理解。


 《平静的海湾》布面油画  140x180cm 2017


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其实很单一,出现了越来越多过于急功近利的美。而那些痛苦甚至带有破坏力的美,却很难被人们解读。20世纪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将人们的伤痛、阴暗、焦虑、美好与丑陋都放在了画面中。那些极具恐慌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映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即使到了一百年后的今天,《呐喊》已经作为一种流行文化,被广泛的解释为现代人的普遍焦虑。


 “艺术重要的是自由,受到干扰太多的时候,坚定立场是最重要的。” 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有着足够多的干扰,无论是艺术上的纯粹自由或是艺术家做到真实的自我,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吕山川认为:艺术更是一种修行,是用一生去践行的事情。


 《科隆》布面油画  150x110cm 2015

 《街景》布面油画  200x160cm 2017


 《广场-香港中环》布面油画  500x300cm 2015



 👇

 Y.C.J 


Y.C.J 在做什么?


杜小同: 我在寂寥的海面上看见了自己


吴笛笛:“总想跨过自己的双脚”


周松:艺术在科技实验室里起舞



Y.C.J  

以艺术视角探索未来世界 



合作/联系我们

zoudapeng@youchu-art.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